如何促进农业发展,产业链转型,优化农业结构,也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一个热议话题。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科技的“智慧”助力必不可少。
5月27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召开“气候智慧农业会议”,探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如何利用科技在当前生态环境,风险灾害下的智慧转型。
就在上周(5月21日),世界银行(World Bank)给中国提供贷款1.5亿美元,用于湖北省安全、可持续、智慧型农业项目,促进中国环境可持续和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首席农业经济学家,湖北农业项目项目经理威廉·萨顿(William R. Sutto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智慧模式下,不仅能提高中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升级,还能改善农村环境。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韩一军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智慧农业可以帮助改变原先“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模式。
互联网,5G和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有助于农业信息化的深入,促进农业创新,转型与升级。
韩一军表示,“互联网+”能促使农业产业活动更加智能化。通过智能获取、监测、控制农业生产参数,随后产品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推广,之后再根据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反过来指导农作物的生产种类的选择。
“倚靠5G高速信息公路,我们可以采集大量的农业数据”,韩一军说,“除了做好自动农业监测预警之外,还会一些智能化决策与管理。”
“我认为现在是发展智慧农业的黄金时代”,韩一军认为,在科技力量的驱动下,智慧农业会进入一个加速发展阶段,由此会改变我们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方式。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中国农业劳力占比由1991年的60%(世界平均45%)下降到2018年的26%(世界平均28%)。在农村劳动力短缺逐渐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而在韩一军看来,智慧农业可以提高农业产业效率,应对普遍存在的劳动力不足难题。
“当地农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采集消费者的需求报告,进行市场分析“,韩一军说,“这使得农户可以提前规划生产,并获得相应种植建议,从而作出更加精准、有效的农事安排”。
此外,韩一军表示,在智慧的助力下,农业生产的风险抵御能力,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及食品安全都将有效提升。
“在5G环境中,我们可以对作物种植作出抗涝、抗病虫害等决策,以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控制作物种植的环境风险”,韩一军解释说,“在大数据监测下,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农作物的病虫害,给予救治。而不是等到大面积损失发生后才找专家讨论如何治疗。”
除此之外,在智慧齿轮运转下,农业市场化水平也会跃入新阶段。中国农业种植主要为分散性种植,而粮食集中种植地又多山地,丘陵地势,很难展开大规模机械化农业,因此欠缺现代农业下的价格与产量的国际优势。
但韩一军认为,恰恰在这种背景下,智慧农业会带来它的黄金影响。“在这片很小的土地范围内,通过使用各种小型的智能农机与智能装备,可以达到一个局域性农业规模机械化。”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和智能化”,韩一军说,“而一旦成了集体规模,从经济学角度说,生产成本都会大幅度下降。”
韩一军认为,中国未来15年会走“三化同步”道路,即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而到2055年,会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在他看来,智慧农业最终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一个表现,它可以在根本上改变上万年的农业的历史,同时也将赋予农民新的内涵。
“虽然我觉得达到这一阶段还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时间”,韩一军说,“但我相信15年后,中国会首次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并在世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下一篇: 权威解读|唐仁健: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